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山栀茶(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山栀茶为海桐花科植物海金子Pittosporum illicioides Makino的根、根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或剥取皮部,切段,晒干或鲜用。主产贵州。

  • 中药名称山栀茶

  •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SEU CORTEX PITTOSPORI ILLICIOIDIS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 活血化瘀药

  • 海桐花科

  • 分布区域、主产贵州。

来源

本品为海桐花科植物海金子Pittosporum illicioides Makino的根、根皮。(《中华本草》)
本品为海桐花科植物海金子Pittosporum illicioides Makino、光叶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及狭叶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 var. neriifolium Rehd. et Wils.的干燥根。(《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分布产地

主产贵州。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皮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或剥取皮部,切段,晒干或鲜用。(《中华本草》)
秋季采挖,切片晒干。(《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或略扭曲,长10-20cm,直径1-3cm(或更大)。表面灰黄色至黑褐色,较粗糙,可见茎基及侧根痕和椭圆形皮孔。质硬,不易折断,切面木心常偏向一侧,木部黄白色,可见环纹,皮部较木部色深,易剥离,韧皮部呈棕褐色环纹。气微,味苦、涩。以条匀、质韧、色黄白者为佳。
根皮呈条片状,边缘向内卷曲;较小的根皮呈卷筒状,长短宽窄不一,厚1-3mm。外表面棕黄色,较平坦,有支根痕及残留的深棕色粗皮;内表面黄色或浅黄色,光滑,有棕色条纹。体轻质韧,可向外表面方向折断,内面有一薄层相连,断面较平坦,层状,顺内表面可剥下1-2层,层间黄白色。气香,味苦涩。以皮厚、质韧、色黄、气香者为佳。(《中华本草》)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略扭曲,长10-20cm,直径1-3cm(也有更大)。表面灰黄色至黑褐色,较粗糙,上端可见残留的茎基及侧根痕和椭圆形皮孔,栓皮易脱落。质硬,不易折断,切断面木心常偏向一侧,木部黄白色,可见环纹。皮部的色较木部深,且较易剥离,韧皮部呈棕褐色环状。气微,味苦、涩。(《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性味归经

苦、辛,温。(《中华本草》)
苦、涩,平。归肺、脾、大肠经。(《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药材功效

活络止痛,宁心益肾,解毒。(《中华本草》)
镇静,安神,补虚弱,降血压。(《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药材主治

主治风湿痹痛,骨折,胃痛,失眠,遗精,毒蛇咬伤。(《中华本草》)
用于肾经衰弱,失眠多梦,体虚遗精,高血压。(《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 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中华本草》)
10-20g。(《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用药禁忌

《广西民族药简编》:“孕妇忌服。”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中药配伍

1.治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崖花海桐根30g,瑞香12g,钩藤根、独活各15g。水煎服或酒浸服。(《湖南药物志》)
2.治骨折、手术复位后:取(崖花海桐)鲜根捣烂,敷伤处,包扎固定。另取(崖花海桐)根60g,酒炒后,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失眠,遗精:崖花海桐根250g,用烧酒500ml,浸3昼夜。每次服浸出液15ml,每日3次。
4.治肝炎:崖花海桐、伏牛花、黄花远志各用根15g。水煎服。(3-4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5.治脱力黄胖:崖花子根30g,塞于鸡腹内,加黄酒炖熟。甜咸随意服食,忌食酸、辣、芥菜及饮茶。(《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6.治蕲蛇、竹叶青蛇咬伤:崖花海桐根白皮60g。水煎服,重症可每日服2剂。另取根白皮、朱砂根、腹水草各30g,煎汤外洗,每日2次,药渣捣烂外敷伤口周围及肿胀处。忌食葱、蒜、辣椒、酒、姜等刺激物。(《浙江药用植物志》)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标题:山栀茶
词条标签:海金子山栀茶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