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苕叶细辛(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尾花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尾花细辛Asarum caudigerum Hance和花叶尾花细辛Asarum caudigerum Hance var. cardiophyllum (Franch.) C.Y.Cheng et C.S.Yang的全草。四季均可采集,阴干。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福建、浙江。

  • 中药名称苕叶细辛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ASARI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解表药

  • 马兜铃科

  • 分布区域、产于广东、广西、云南

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双叶细辛Asarum caulescens Maxim.、尾花细辛Asarum caudigerum Hance、青城细辛Asarum splendens (F. Maek.) C. Y. Cheng & C. S. Yang或短尾细辛Asarum caudigerellum C. Y. Cheng & C. S. Yang的新鲜或干燥全草。(《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分布产地

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福建、浙江。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季果熟期或初秋后采收,除去泥沙,鲜用或阴干。(《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药材性状

双叶细辛  根状茎横走,稍弯曲,长短不等,长可达20cm,直径0.1~0.2cm。表面黄褐色至浅棕色,节稀疏,环状,节间长3~5cm,节上生多数黄褐色须根,常扭曲,质脆,断面黄白色。叶片2枚,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心形,长3~9cm,宽4~10cm,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散生柔毛,背面的毛较密或仅在脉上有毛;叶柄长6~12cm,无毛。偶见蒴果,类球形。气微香,味辛、麻。(《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性味归经

辛,温;小毒。归肺、肾经。(《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药材功效

发表散寒,化痰止咳,消肿止痛。(《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牙痛,痰饮咳喘,疮疡肿痛。(《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用法用量

1.5~6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用药禁忌

(1)儿童及老人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2)阴虚头痛、肺热咳嗽及孕妇禁用。(《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中药配伍

①治痰饮咳嗽,喉痒,吐清痰:白三百棒3-6g。煎水服,每日3次。或用白三百棒6g,煎酒120g,分3次服完。
②治跌打损伤:白三百棒6g,土鳖虫9g,泡酒90g。每次服15g,每日3次。亦可搽患处,或将药渣捣烂敷患处。(1-2方出自《贵州草药》)
③治神经衰弱,阳痿:尾花细辛9g。煎服或炖肉吃。(《云南中草药》)
④治腿部骨髓炎:尾花细辛叶捣烂敷。(《广西民族药简编》)
⑤治蛀牙痛:土细辛(尾花细辛)鲜叶适量,搓烂塞蛀牙洞内;另用土细辛6g,石膏6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辛,温,有小毒。”
2.《云南中草药》:“微辛、涩。”
3.《贵州草药》:“散寒,祛痰止咳,活血。”
4.《云南中草药》:“散瘀消肿,止咳止痛。主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口腔炎,喉炎,胃痛,风湿关节痛,小儿疳积,神经衰弱,阳萎,跌打肿痛,骨折。”
5.《福建药物志》:“主治颈淋巴结核,无名肿毒。”
6.《广西民族药简编》:“治大腿骨髓炎(仫佬族),胃寒痛(壮、侗族)。”

原标题:苕叶细辛
词条标签:尾花细辛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