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藤黄檀(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别 名】藤檀、丁香藤、红香藤、倒钩藤。 【识别特征】藤本。可见小枝变钩状或旋扭。叶 羽状复叶, 小叶3~6对,较小狭长圆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或圆,基部 圆或阔楔形。花 总状花序,数个总状花序常聚集成腋生短圆 锥花序;花冠绿白色,芳香。果 荚果扁平,长圆形或带状。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山谷溪旁。 【药 用】茎、根。辛,温。理气止痛。

  • 中药名称藤黄檀

  • 中药学名(拉丁名)DALBERGIAE HANCEI RADIX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理气药

  • 豆科

  • 分布区域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Benth.的干燥根。(《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切片,晒干。(《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直径0.4~2.6cm,表面棕褐色,粗糙,栓皮易破裂脱落,破裂后向外卷曲,脱落后呈红褐色,栓皮未脱落处有突起的皮孔及支根痕,质硬,难折断,断面黄棕色或灰白色,针孔密集。气微,味味甜。(《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经。(《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药材功效

理气止痛,舒筋活络,强壮筋骨。(《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药材主治

用于胸胁痛,胃脘痛,腹痛,腰腿痛,关节痛,劳伤疼痛,跌打损伤。(《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用法用量

3~6g。(《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标题:藤黄檀
词条标签:藤黄檀

  • 来源来源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