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山楂核(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山楂核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 N. E. Brown、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 et Zucc.或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 (Franch.) Rehd.等的种子。加工山楂或山楂糕时,收集种子,晒干。产河北、山东、辽宁、河南、江苏、陕西、山西、云南、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 中药名称山楂核

  • 中药学名(拉丁名)SEMEN CRATAEGI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消食药

  • 蔷薇科

  • 分布区域、产河北、山东、辽宁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 N. E. Brown、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 et Zucc.或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 (Franch.) Rehd.等的种子。(《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河北、山东、辽宁、河南、江苏、陕西、山西、云南、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加工山楂或山楂糕时,收集种子,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呈橘瓣状椭圆形或卵形,长3-5mm,宽2-3mm。表面黄棕色,背面稍隆起,左右两面平坦或有凹痕。质坚硬,不易碎。气微。(《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苦,平。归胃、肝经。(《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消食,散结,催生。(《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食积不化,疝气,睾丸偏坠,难产。(《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中华本草》)

用药禁忌

气虚便溏者禁服。(《中华本草》)

贮藏保存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1.治胃积坚久,嘈杂吞酸,胁间积块作痛:山楂核五钱(炒黄,研),沙蒺藜五钱(焙),鸡内金五钱(焙黄),加建曲五钱(焙)。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滚水送下。忌生冷。(《滇南本草》)
2.治难产:山楂核七七粒,百草霜为衣,酒吞下。(《海上方》)
3.治阴肾癫肿:橄榄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空心,茴香汤调下。(《纲目》)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纲目》:“吞之,化食磨积,治㿗疝。”
2.《冯氏锦囊▪药性》:主催生,疝气。

传说渊源

       相传山东境内有座驼山,山脚下有位姑娘叫石榴。她美丽多情,早就爱上了一位名叫白荆的小伙,两人同住一山下,共饮一溪水,情深意厚。不幸的是,石榴的美貌惊动了皇帝,官府来人抢走了她并遇迫其为妃。石榴宁死不从,骗皇帝要为母守孝一百天。皇帝无奈,只好找一幽静院落让其独居。石榴被抢走以后,白荆追至南山,日夜伫立山巅守望,日久竟化为一棵小树。石榴逃离皇宫寻找到白荆的化身,悲痛欲绝,扑上去泪下如雨。悲伤的石榴也幻化为树,并结出鲜亮的小红果,人们叫它“石榴”。皇帝闻讯命人砍树,并下令不准叫“石榴”,叫“山渣”——山中渣滓,但人们喜爱刚强的石榴,即称她为“山楂”。

原标题:山楂核
词条标签:山里红山楂核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