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百草霜(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草霜为稻草、麦秸、杂草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黑色烟灰。从烧柴草的锅底或烟囱内刮取,用细筛筛去杂质,置瓶中用。全国各地均产。

  • 中药名称百草霜

  • 中药学名(拉丁名)PALVIS FUMI CARBONISATUS

  • 别 名月下灰、灶突墨、釜下墨

  •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 矿物药

  •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产。

来源

本品为稻草、麦秸、杂草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黑色烟灰。(《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入药部位

其他

采收加工

从烧柴草的锅底或烟囱内刮取,用细筛筛去杂质,置瓶中用。(《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本品为粉末状,或粘结成小颗粒状,手捻之即成粉末。黑色。体轻,质细似霜,入水则漂浮而分散。触之沾手,无油腻感。气微,味淡微辛。以色黑、体轻、质细、无杂质者为佳。(《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肝、肺、脾、胃经。(《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止血,消积,解毒散火。(《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食积,痢疾,黄疸,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臁疮,白秃头疮,外伤出血。(《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中华本草》)

用药禁忌

阴虚内热者慎服。(《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1.治吐血,及伤酒食醉饱,低头掬损肺脏,吐血汗血,口鼻妄行,但声未失者:①百草霜末,糯米汤服二钱。②百草霜五钱,槐花末二两。每服二钱,茅根汤下。(《纲目》引《刘长春经验方》)
2.治衄血不止:百草霜末吹之。(《纲目》)
3.治齿缝出血:百草霜末掺之。(《濒湖集简方》)
4.治血虚内热,血不归源而崩:陈槐花一两,百草霜半两。为末。每服一、二钱,烧红秤锤淬酒下。(《妇人良方》)
5.治妇人崩血大脱:百草霜、炮姜(末)各三钱,用人参三钱煎汤饮。(《本草汇言》)
6.治妇人白带:百草霜一两,香金墨半两。研末,每服三钱,猪肝一叶,批开入药在内,纸裹煨熟,细嚼,温酒送之。(《永类钤方》)
7.治卒下血不止:灶突中尘一升,黄连五两,地榆三两。上三味,捣筛为散,粥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重者夜一。(《外台》引崔氏方)
8.治一切痢下初起:百草霜三钱,金墨一钱,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匀),黄蜡三钱。同香油化开,和成剂,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姜汤下。(《灊江切要》铁刷丸)
9.治小儿食积疳膨:百草霜三钱,巴豆霜一分。研匀,以飞罗面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白汤化下。
10.治咽喉无故肿闭:百草霜、白硼砂各二钱。研细末,吹入喉中。
11.治口舌生疮:百草霜二钱,甘草一钱,肉桂五分。为末,频频搽之。(9-11方出自《方脉正宗》)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主消化积滞,今人下食药中多用之。”
2.《本草汇言》:“解三焦解热,化脏腑瘀血。”
3.《玉楸药解》:“敛营止血,清热消瘀。专止失血,吐衄便血,产漏诸血。”
4.《本草求真》:“亦涂金疮,止血生肌。”
5.《本草再新》:“补脾燥气,敷疮败毒。”

传说渊源

       百草霜可是大名鼎鼎,《西游记》里朱紫国国王因病出黄榜找医生为其救治,孙悟空揭榜入宫看病,装模作样地悬丝诊脉、夜制丸药“乌金丹”治好了国王的病。
       其中“乌金丹”的主要成分就是由沙僧 刮来的“锅底灰”,即中药“百草霜”。虽然这只是神话故事,但是在中国古代确有用百草霜来治疗疾病的记载。需要注意的是,“锅底灰”出自农村的土灶大锅下,由于长期采用天然草木为柴而留下的一层粉末状灰迹。因为各种草木皆可为柴,而许多草木同时也是中药材,所以这种不起眼的“锅底灰”集百草精华于一身,故名“百草霜”。

原标题:百草霜
词条标签: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