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松蒿(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松蒿为玄参科植物松蒿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Thunb.) Kanitz的全草。6-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 中药名称松蒿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PHTHEIROSPERMI JAPONICI

  • 别 名糯蒿、细绒蒿、土茵陈

  •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 玄参科

  • 分布区域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松蒿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Thunb.) Kanitz的全草。(《中药大辞典》)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松蒿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Thunb.) Kanitz的全草。(《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6-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中药大辞典》)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全草长30-6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具腺毛,有黏性。叶对生,多皱缩而破碎;完整叶片三角卵形,羽状深裂,两侧裂片长圆形,顶端裂片较大,卵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叶两面均有腺毛。穗状花序顶生,花萼钟状,5裂;花冠淡红紫色。味微辛。(《中药大辞典》)
全草长30-6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具腺毛,有粘性。叶对生,多皱缩而破碎;完整叶片三角卵形,长3-5cm,宽2-3.5cm,羽状深裂,两侧裂片长圆形,顶端裂片较大,卵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叶两面均有腺毛。穗状花序顶生,花萼钟状,长约6mm,5裂;花冠淡红紫色。味微辛。(《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微辛,凉。(《中药大辞典》)
味微辛,性凉。(《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中药大辞典》)
清热利湿,解毒。(《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黄疸,水肿,风热感冒,口疮,疮疖肿毒。(《中药大辞典》)
主治黄疸,水肿,风热感冒,口疮,鼻炎,疮疖肿毒。(《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①治黄疸病:松蒿30g,岩白菜15g,黄柏皮、小黄草、木节草各9g,甘草6g。煨水服。
②治水肿:松蒿30g。煨水,于睡前服,同时煨水熏洗全身。
③治风热感冒:松蒿15g,生姜3片。煨水服。(1-3方出自《贵州草药》)
④治疮肿:松蒿研末,白酒调敷。(《四川中药志》1982年)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性平,味微辛。”
2.《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微辛,凉。”
3.《长白山植物药志》:“辛,平。”
4.《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治黄疸病,水肿,风热感冒,鼻䘌,口䘌牙。”
5.《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外用治疮肿。”
6.《长白山植物药志》:“清热利湿。主治肝炎黄疸,水肿。风热感冒,口疮,鼻炎。”

原标题:松蒿
词条标签:松蒿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