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黄独(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块茎。夏末至冬初采挖,洗净,趁鲜切片,干燥。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

植物名黄独

拼音HuangDu

学名Dioscorea bulbifera L.

别名黄药、山慈姑、零余子薯蓣、零余薯、黄药子、山慈姑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百合目

亚目百合亚目

薯蓣科

薯蓣属

基生翅组

植物形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卵圆形或梨形,直径4-10厘米,通常单生,每年由去年的块茎顶端抽出,很少分枝,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须根。茎左旋,浅绿色稍带红紫色,光滑无毛。叶腋内有紫棕色,球形或卵圆形珠芽,大小不一,最重者可达300克,表面有圆形斑点。单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或卵状心形,长15(-26)厘米,宽2-14(26)厘米,顶端尾状渐尖,边缘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雄花序穗状,下垂,常数个丛生于叶腋,有时分枝呈圆锥状;雄花单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针形,新鲜时紫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常2至数个丛生叶腋,长20-50厘米;退化雄蕊6枚,长仅为花被片1/4。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状长圆形,长1.5-3厘米,宽0.5-1.5厘米,两端浑圆,成熟时草黄色,表面密被紫色小斑点,无毛;种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栗褐色,向种子基部延伸呈长圆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分布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本种适应性较大,既喜阴湿,又需阳光充足之地,以海拔几十米至2000米的高山地区都能生长,多生于河谷边、山谷阴沟或杂木林边缘,有时房前屋后或路旁的树荫下也能生长。日本、朝鲜、印度、缅甸以及大洋洲、非洲都有分布。(《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块茎含呋喃去甲基二菇类化合物及黄药子萜A(Diosbulbin A)黄药子萜 B(Diosbulbin B)黄药子萜 C(Diosbulbin C)后三者均有苦味,主治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外用治疮疖。(《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黄独
词条标签:黄独黄药子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