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金挖耳(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金挖耳为菊科植物金挖耳Carpesium divaricatum Sieb. et Zucc.的全草。8-9月花期时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产于四川、福建、湖南等地。

植物名金挖耳

拼音JinWaEr

学名Carpesium divaricatum Sieb. et Zucc.

别名除州鹤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桔梗目

菊科

亚科管状花亚科

旋覆花族

亚族旋覆花亚族

天名精属

膜苞组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5-150厘米,被白色柔毛,初时较密,后渐稀疏,中部以上分枝,枝通常近平展。基叶于开花前凋萎,下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圆形或稍呈心形,有时呈阔楔形,边缘具粗大具胼胝尖的牙齿,上面深绿色,被具球状膨大基部的柔毛,老时脱落稀疏而留下膨大的基部,叶面稍粗糙,下面淡绿色,被白色短柔毛并杂以疏长柔毛,沿中肋较密;叶柄较叶片短或近等长,与叶片连接处有狭翅,下部无翅;中部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柄较短,无翅,上部叶渐变小,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两端渐狭,几无柄。头状花序单生茎端及枝端;苞叶3-5枚,披针形至椭圆形,其中2枚较大,较总苞长2-5倍,密被柔毛和腺点。总苞卵状球形,基部宽,上部稍收缩,长5-6毫米,直径6-10毫米,苞片4层,覆瓦状排列,外层短(向内逐层增长),广卵形,干膜质或先端稍带草质,背面被柔毛,中层狭长椭圆形,干膜质,先端钝,内层条形。雌花狭筒状,长1.5-2毫米,冠檐4-5齿裂,两性花筒状,长3-3.5毫米,向上稍宽,冠檐5齿裂,筒部在放大镜下可见极少数柔毛。瘦果长3-3.5毫米。(《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产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东北各省区。生于路旁及山坡灌丛中。日本、朝鲜也有分布。(《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民间药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痛、蛔虫腹痛、急性肠炎、痢疾、尿道感染、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疮疖肿毒、乳腺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它的果实就是宋本草中记载的除州鹤蝨。(《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金挖耳
词条标签:金挖耳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