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毛柄短肠蕨(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毛柄短肠蕨为蹄盖蕨科植物毛柄短肠蕨Diplazium dilatatum Blume的根茎。全年或秋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干。为我国南方较为常见的一种大型常绿蕨类植物,主要生长于热带山地阴湿阔叶林下,分布颇广。

植物名毛柄短肠蕨

拼音MaoBingDuanChangJue

学名Diplazium dilatatum Blume

别名毛柄双盖蕨

植物界

蕨类植物门

蕨纲

亚纲薄囊蕨亚纲

真蕨目

蹄盖蕨科

短肠蕨属

长盖组

亚组二回羽叶亚组

浅裂羽系

植物形态

常绿大型林下植物。根状茎横走、横卧至斜升或直立,直立者高可达50厘米,直径可达10厘米,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深褐色或黄褐色,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先端细长卷曲,边缘黑色并有小牙齿;叶疏生至簇生。能育叶长可达3米;叶柄粗壮,长可达1米,直径达1厘米,基部黑褐色,密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并有易脱落的褐色、卷曲的短柔毛,向上绿禾秆色或绿褐色,渐变光滑;叶片三角形,长可达2米,宽达1米,羽裂渐尖的顶部以下二回羽状或二回羽状一小羽片羽状半裂;侧生羽片达14对,互生,略斜向上,中部以下的卵状阔披针形,长达70厘米,上部的披针形,具短柄或基部贴生;小羽片达15对,互生,平展,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达20厘米,宽达4厘米,有短柄或无柄,先端长渐尖或尾状,基部浅心形或阔楔形,两侧羽状浅裂至半裂,或近似缺刻状;小羽片的裂片达15对,略斜向上,先端钝圆或平截,边缘有浅锯齿或近全缘,基部下侧的1片常显著较大;叶脉羽状,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小脉可达8对,单一,斜向上,达边缘(基部上侧1条有时不达边缘)。叶干后纸质,上面通常绿色或深绿色,沿羽片及小羽片中肋及主脉多少有白色或淡褐色、近球形的细小腺体,下面灰绿色,沿羽片及小羽片中肋及主脉有褐色、线形的小鳞片及单行细胞的短柔毛;叶轴和羽轴绿禾秆色,光滑。孢子囊群线形,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可达7对,多数单生于小脉上侧,少数双生,由小脉基部向上达其长度的1/2;囊群盖褐色,膜质,边缘睫毛状,从一侧张开,宿存。孢子近肾形,周壁明显,具少数褶皱。染色体数目2n=82。(《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本种为我国南方较为常见的一种大型常绿蕨类植物,主要生长于热带山地阴湿阔叶林下,分布颇广,西起云南(西北部怒江峡谷、西部、南部、中南部、东南部及东北部),北达四川(峨眉山、乐山、筠连)、重庆(缙云山),向东经贵州南部(独山、关岭、册亨)、广西(隆林、百色、平南、大瑶山)、海南(白沙南高岭、琼中五指山、东方尖峰岭)、广东大陆山地及香港等沿海岛屿、福建南部(南靖、漳州)、浙江南部(平阳)达台湾(山地广布);垂直分布的幅度也较广,可从海拔100米左右的河谷及丘陵地带,向上达1900米的山地。尼泊尔、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日本南部(九州及琉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及热带澳洲、玻里尼西亚也有分布。(《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毛柄短肠蕨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