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常见疾病 > 正文

湿疹——中医治疗更在行!

来源:岭南中药网发布时间:2017/7/6
导读: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疹多形性,易渗出,痉痒,对称分布,反复发作。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湿疹病因归于饮食失节、情志不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病久伤阴伤血,化燥生…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疹多形性,易渗出,痉痒,对称分布,反复发作。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湿疹病因归于饮食失节、情志不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病久伤阴伤血,化燥生风,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其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痒、多(多形性)、水(渗出)、对(对称)、复(反复发作)”。根据前人对本病的认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导致湿疹的最根本原因是“湿”,其次是“热”,湿久必化热,即使患者为虚寒体质,也常被湿热掩盖。临证时抓住“湿"“热”两个基本因素,辨证则准确无误。

2
临证思路分析

2. 1除湿
治病必求于本,或禀赋素虚导致湿邪内生,或饮食不节引起湿邪,湿疹本因总不离“湿”。

“湿”即湿疹之本,故除湿应是治疗湿疹的根本原则。王莒生教授认为,湿疹发病虽与肝、脾、肺、三焦等功能失调有关,但临证时不必过多强调虚从何来,以清热除湿为主,辅以祛风胜湿,兼以随证加减可取佳效。

2.1.1

清热除湿为主:湿邪性黏腻,最易阻滞气机,郁而发热,形成湿热兼有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潮红,肿胀,丘疹,水疱成片,瘙痒不休,抓破流水糜烂,浸淫成片、结痴等,治疗以清热除湿为主,常用药物有龙胆草、马齿觅、苍术、黄柏、黄连、苦参、白鲜皮等,热重者加清气分热的石膏或清血分热的地黄、牡丹皮、赤芍、槐花、白茅根等。

分辨湿、热孰轻孰重:湿疹其名有湿,病因虽都以湿、热为主,但是湿、热轻重又有热重湿轻、湿重热轻、湿热并重之不同。在临床中做到体察入微,当根据患者皮损表现,参考舌像、大便之变化,判定湿、热之轻重。

药不变而量变:因湿热轻重不同,则相应药物剂量不同,做到方似不变而又有变。如热重者加大清热药物的用量,湿重者加大除湿药物的用量,虽然基本方不变,但是药量不同,达到了随证变化、因人制宜的治疗目的。

2. 1. 2

祛风胜湿为辅: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善行,如无湿邪助其猖,无所依附,必不至留恋,自循于无形,风能胜湿,治湿疹者必善用风药,其根本不在止痒,而在除湿。王教授多选用荆芥、防风、辛夷、苍耳子、蝉衣、浮萍、白僵蚕、全虫、娱蛤、乌梢蛇等。并根据临床症状对症选药,如患者热象较重,皮损颜色较红,则选用性寒之蝉衣、浮萍,以祛风胜湿兼清热;如患者热象较轻,可选用荆芥、防风、辛夷、苍耳子等辛温解表药物,以免寒凉药物凝滞气血;若病程较长,皮损肥厚明显,则加虫类药物,以搜风剔湿止痒。

2. 1. 3

兼以辨因:湿邪豁滞,久留体内,可引起诸多变化。湿邪困脾,导致脾运障碍,脾气虚弱、阳气受损者,可加健脾之薏苡仁、茯苓、砂仁等;虚寒者,加细辛、黑附片等;湿邪日久,津血化生障碍,导致津血亏虚者,予首乌藤、鸡血藤、当归、阿胶珠、地黄等养血润肤之药。虽有诸多变化,然万变不离除湿之根本。

2. 2止痒
王莒生教授认为,湿疹患者最难以忍受的是“痒”,搔抓是加重皮损的主要原因。“急则治其标”,迅速缓解患者痉痒症状是减轻皮损的重要环节。临证中王教授充分重视中药的安神作用,擅用安神类中药抑制神经兴奋,达到止痒的目的。

其常用药物有生龙骨、生牡蛎、磁石、合欢皮、百合、珍珠母、炒枣仁等。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如为实证,则多用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珍珠母等重镇药物;如为虚证,则以首乌藤、合欢皮(花)、百合、炒枣仁、获神等为主,根据血虚、气虚的具体情况用药又有所侧重。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