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大蓟(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 中药名称大蓟

  • 中药学名(拉丁名)CIRSII JAPONICI HERBA

  • 别 名马蓟、虎蓟、刺蓟

  •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 菊科

  • 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甘、苦,凉。归心、肝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9-15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虚寒出血,脾胃虚寒者禁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下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非腺毛4-18细胞,顶端细胞细长而扭曲,直径约7μm,壁具交错的角质纹理。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蓟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酰丙酮—丁酮—乙醇—水(1:3:3: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1.治心热吐血、口干: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频服。(《圣惠方》)
2.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蓟一握。捣,绞取汁,服半升。(《本草汇言》)
3.治肺热咳血:大蓟鲜根一两。洗净后杵碎,酌加冰糖半两,和水煎成半碗,温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4.治热结血淋:大蓟鲜根一至三两。洗净捣碎,酌冲开水炖一小时,饭前服,日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5.治妇人红崩下血,白带不止:大蓟五钱,土艾叶三钱,白鸡冠花子二钱,木耳二钱,炒黄柏五钱(如白带,不用黄柏)。引水酒煨服。(《滇南本草》)
6.治肠痈、内疽诸证:大蓟根叶、地榆、牛膝、金银花。俱生捣汁,和热酒服。如无生鲜者,以干叶煎饮亦可。(《本草汇言》)
7.治肺痈:鲜大蓟四两。煎汤,早晚饭后服。(《闽东本草》)
8.治疔疖疮疡,灼热赤肿:大蓟鲜根和冬蜜捣匀贴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9.治跌扑损伤,瘀血作痛:大蓟汁,和热酒饮。(《本草汇言》)
10.治结核于项左右,或栗子疮红肿溃烂出脓久不收口者:独根大蓟,不拘多少,或煮水牛肉,或猪肉,或单用,煨点水酒服。外用新鲜大蓟捣烂,入发灰、儿茶、血竭同拌,敷疮口,生肌。(《滇南本草》)
11.治汤火烫伤:大蓟新鲜根,以冷开水洗净后捣烂,包麻布炖热绞汁涂抹,日二、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12.治妇女干血痨或肝痨,恶寒发热,头疼,形体消瘦,精神短少:新鲜大蓟二两,黄牛肉四两。共入罐内煮烂,天明吃毕后复熟睡。忌盐。(《滇南本草》)
13.治漆疮:大蓟鲜根一握。洗净,加些桐油捣烂,用麻布包炖热绞汁涂抹,日三、四次。(《福建民间草药》)
14.治副鼻窦炎:鲜大蓟根三两,鸡蛋二至三个。二味同煮,吃蛋喝汤。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全展选编•五官科》)
15.治带状疱疹:大蓟、小蓟、鲜牛奶各适量。将大、小蓟放在鲜牛奶中泡软后,捣成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抢水洗或润软后,切段,干燥。(《中国药典2020》)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唐本草》:根,疗痈肿。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痈肿也。
2.《本草经疏》:大蓟根,陶云有毒,误也。女子赤白沃,血热所致也,胎因热则不安,血热妄行,溢出上窍则吐衄。大蓟根最能凉血,血热解,则诸证自愈矣。其性凉而能行,行而带补,补血凉血,则荣气和,荣气和故令肥健也。
3.《本草述》:大、小蓟类以为血药,固然。第如桃仁、红花,皆言其行血破滞,而此味则曰止吐血、鼻衄,并女子崩中血下,似乎功在止血也。夫小蓟退热固以止血,而大蓟下气更是止血妙理,盖气之不下者,多由于阴之不降,以致阳亢而不下也,气下则血归经矣,此非气为血先之义欤。夫凉血者多滞,而此乃能行之,又不以降火为行,是从下气以为行也。即小蓟根,在《食疗本草》亦谓其养气,但力劣于大蓟耳。以故行血者无补,而此乃能保之,特大蓟健养之力胜于保血者耳,是所谓不就血以为止者也。
4.《本草求真》:大、小蓟,虽书载属甘温,可以养精保血,然究其精之养,血之保,则又赖于血荣一身,周流无滞。若使血瘀不消,而致见有吐衄唾咯崩漏之证,与血积不行,而致见有痈疼肿痛之病,则精血先?不治,安有保养之说乎。用此气味温和,温不致燥,行不过散,瘀滞得温则消,瘀块得行斯活。恶露既净,自有生新之能,痈肿潜消,自有固益之妙,保养之说,义由此起,岂真具有补益之力哉。
5.《本草正义》:二蓟主治,皆以下行导瘀为主,《别录》以大蓟根止吐血鼻衄者,正以下行为顺,而上行之吐衄可止。又谓安胎,则破瘀导滞之性适得其反,恐不可从。甄权谓主下血,亦殊未允。
6.其他:《别录》:根,主养精保血。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药性论》:根,止崩中血下。《日华子本草》:叶,治肠痈,腹藏瘀血,血运扑损,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恶疮疥癣,盐研窨敷。《滇南本草》: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治小儿尿血,妇人红崩下血,生补诸经之血,消疮毒,散瘰疬结核,疮痈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脓。《玉揪药解》:治金疮。《医林纂要》:坚肾水,去血热,泄逆气。治肠风,肠痈。《福建民间草药》:凉血止血,消炎退肿。治肺热咳血,热结血淋,疔疖疮疡,漆疮,汤火烫伤。

传说渊源

       传说凯撒大帝为了帮助战争中身患疾病的士兵,求助于天神。天神派遣天使下凡对凯撒说:“箭射到之处所长的草,都可以采来给士兵吃。”凯撒听从了天使的指示,将那些被箭射中的草采来给士兵吃下,结果他们都痊愈了,这种草就是“大蓟”。

原标题:大蓟
词条标签:大蓟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