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营养性佝偻病百科

营养性佝偻病

百科

概述

营养性佝偻病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急慢性疾病导致维生素D缺乏,致使体内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沉着于骨骼生长部位,而引起以骨骼生长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汗,夜惊,情绪烦躁,枕秃,面色苍白,纳呆,不欲食及骨骼畸形改变。本病主要见于婴幼儿期,是对小儿健康威胁较大的多发病。本病不仅可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肺炎、肠炎等疾病。



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学“鸡胸”、“龟背”、“五软”等病范畴。发病原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哺养失宜,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肾亏损并累及他脏为其基本病机。



诊断要点

(1)典型症状:多汗、夜惊,情绪烦躁,睡眠不宁。

(2)体征:枕秃、方颅、出牙延迟,串珠肋,鸡胸、龟背“X”线腿或“O”形腿等。

(3)生化检查:血磷低<1.29mmol/l;血钙正常;碱性磷脂酶增高>30金氏单位。

(4)X线检查:显示干骺端增宽,临时钙化带模糊,有杯口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总属虚证,临床主要当辨病情轻重。一般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方顾,轻度串珠肋,伴有多汗,夜惊,而其它症状不明显者为轻度,典型串珠肪,肋缘外翻,囟门闭合及出牙均晚。轻度鸡胸轻度贫血,皮肤肌肉松弛者为中度;严重的骨骼畸形,明显肋骨沟,鸡胸脊柱畸形“O”型腿或“X”腿,严重贫血肌肉松弛明显者为重度。

(二)治疗原则

根据虚则补之原则,本病治疗宜从补法入手,当以健脾补肾为治。

(三)分型治疗

1.心脾不足型

症状:多汗,夜惊,睡眠不宁,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肌肉松弛,颅骨软化轻度串珠肋,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指纹淡。治法:健脾益气,补心安神。

方药:调元散加减。

处方:党参6~9克,茯苓6~9克,苍术3~6克,当归3~6克,黄芪6~9克,白芍6~9克,石菖蒲3~6克,五味子3~6克。

加减: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内金、莱菔子消食降气,夜卧不宁者加远志,夜交藤、柏子仁。

按语:本型多为佝偻病初期,病程较短,症状较轻,为佝偻病轻型。

2.脾肾不足型

症状:多汗、夜惊、枕秃、方颅,串珠肋齿迟,行迟形体痩弱神疲乏力,轻度鸡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指纹淡。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养血。

方药:补肾地黄合四君子汤加减。

处方:党参6~9克、茯苓6~9克、苍术3~6克、甘草3~6克、熟地黄3~6克,山药6~9克,煅牡蛎9~18克。

加减: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者,属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加菟丝子,肉苁蓉,山萸肉温补脾肾。

按语:本型为中度佝偻病病情较重。

3.肝肾亏损型

症状:多汗、夜惊,毛发干枯稀黄,面色萎黄或苍白,生长发育迟缓,骨骼

畸形,明显鸡胸,龟背,舌质红苔少,脉细弱或细数,指纹淡。治法:补肾养肝、强筋壮骨。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处方:熟地3~6克,枣皮3~6克,茯苓6~9克,紫河车3~6克,丹皮3~6克,白芍6~9克,牛膝6~9克,木瓜6~9克。

加减:阴虚内热者加黄柏,知母,螫甲滋阴清热;烦躁不安,汗多者加煅牡蛎敛汗;行走迟缓者用虎骨丸以强壮筋骨。按语:本病多属佝傻病极期或恢复期,病程较长。附:叶氏保婴篇:虎骨丸方:生熟地、虎胫骨、枣仁、茯苓、肉桂、防风当归、川芎牛膝、黄芪、木瓜。共细末,炼蜜为丸。

其它方法:

1.单方、验方

(1)醋炒鱼骨50克、紫河车粉10克、炒、鸡蛋壳20克、白糖30克、共研细末,每服一克,日3次,久服。

(2)苍术,海螺、龙骨、五味子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日3次,久服。

2.外治法

(1)用五棓子研末,每晚睡前取适量加温水调揉成软面状,填平脐孔,用胶布固定,次晨拔除,适用于佝偻病多汗者。

(2)疏肝健脾补肾方(验方)柴胡、郁金,党参、黄芪、白术、陈皮、菟丝子,五味子,煅龙骨、牡蛎。本方多服能取得与维生素D同等疗效。

(3)龙牡壮骨冲剂:处方:龙骨、牡蛎、龟板、黄芪、党参、白术、山药、五味子、茯苓、甘草、鸡内金、大枣等组成。每次服5克,日3次。2个月为一疗程。疗效95%以上。

(4)健骨冲剂:处方:黄芪、茯苓、党参、枸杞、丁香、牡蛎、内金。共研细末,口服,加少许红糖冲服。1~2个月为1疗程,有效率为96.6%。

3.饮食方法:根据患儿病情轻重,年龄,物质代谢及营养特点,选择含营养素较丰富的食品,尤其多食含Vitd钙、磷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蛋白质,蛋类肉末等;植物蛋白、黄豆制品等。

附:中医小儿弱症

小儿弱症,是指小儿身体衰弱,发育障碍,成长不足的疾患。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解颅,五迟(五软)、五硬、鸡胸、龟背等类型。兹分述于下。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