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文化事迹:《外科精义》

《外科精义》,外科著作,2卷,元·齐德之撰于至元元年(1335年)。书列医论35篇,选方140余首。博采《内经》以降医学文献中有关诊治痈疽、疮肿之论述,结合个人经验编撰而成。上卷于论述疮肿诊候、辨疮肿虚实浅深、辨脓、证候善恶和治疗原则时,强调指出痈疽疾患虽现于局部,但与全身脉证密切相关。在治疗方面,齐氏主张内外兼治,提出内消、托里、止痛、追蚀、针烙、灸疗、砭镰、溻渍等内外治法及预后护理。下卷列外科常用汤、丸、膏、丹等方,并附“论炮制诸药”“单方主疗”等。


齐氏主张治疗疮疡病应先求本,酌量其阴阳虚实、强弱深浅,分别论治,颇为后世医家所重。提出“疮肿二十六脉名状”,如“浮脉之诊,浮而数者,热也。浮数之脉应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恶寒者,疮疽之谓也”。还阐发了疮疡的辨证,如辨疮疽肿虚实、辨疮肿浅深、辨脓法、辨疮疽疖肿证候、辨疮疽善恶等。该书对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断都有新观点。在病因上,他强调外科病是由机体阴阳不和、局部气血凝滞所造成,在诊断上重视全身症状,并以此作为辨证论治的根据。在治疗上,灵活应用温罨、排脓、提脓拔毒和止痛等多种方法,处理肺痈、痔疮、创伤、火伤等多种病变。


《外科精义》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宋元时期外科领域的新成就,对后世外科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著书论作

元至元元年(1335年),著《外科精义》2卷,上卷载痈疽辨证原理,下卷收录外科方剂145方。十分重视疮疡病的脉象,书中开篇即把26种脉象变化及所主的外科疾病逐一介绍。继而阐述疡科辨虚实、辨深浅、辨脓、辨善恶、辨症候等问题,并把肺痿、肺疽列入外科病。在治疗方面,书中列举炙法、砭镰法、针烙法、追蚀法、内消法、托里法、止痛法等。内外治法皆有,内容全面,为前代所罕见。

最新图片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