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高温工作者的饮食宜忌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5/25
导读:【职业特征】 高温作业人员乃指盛夏在露天中从事建筑、架桥、搬运等以及终年在高温下从事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工作的专业人员。高温作业人员都在高气温和强烈热辐射环境中从事强体力及脑力劳动,连续高温及不断出汗是其职业的主要特点。暑热多汗极易大量丧失以水、钠、…


【职业特征】

    高温作业人员乃指盛夏在露天中从事建筑、架桥、搬运等以及终年在高温下从事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工作的专业人员。高温作业人员都在高气温和强烈热辐射环境中从事强体力及脑力劳动,连续高温及不断出汗是其职业的主要特点。暑热多汗极易大量丧失以水、钠、钙为主要成分的体液,并因此而造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紊乱等表现,即中医所说的气阴两虚乃至耗竭的变化,轻者可致头昏、乏力、倦怠等症状,重者可出现脱水、痉挛、衰竭、高热等不同类型的中墦症状。

【饮食宜】

    ●宜食含蛋白质的含物

商温作业者的蛋白质供给世应比平常人稍高一些,蛋白质的质量要好,应有50%的蛋白质来源于动物蛋白质,如鱼、肉、

蛋奶等。

    ●宜补充热量

高温环境下人们的消化功能降低,唾液、胃酸、肠液、胰液分泌减少,大多数人均无食欲,热量的补充有一定困难。所以高温作业者除了尽量多吃一些主食外,还应多吃些肉、糖、蔬菜,争取从副食中获得一些热量。

●宜补充矿物质

高温环境中由于出汗丢失一定量的铁、锌、铜、锰、硒等微量元素,在某些情况下,可加重微量元素的缺乏,如在高温环境中抽纱车间女工常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婴幼儿和青少年,在夏季高温中,出汗过多,而引起锌的不足。因此,在高温条件下,也应该考虑到微量元素的营养平衡。

●宜食含钾的食物

钾可以从各种豆类食品中获得,如黄豆、绿豆、红小豆、蚕豆、豇豆、青豆,也可多食红薯、土豆、芋头、菠菜、苋菜、海带、柿饼和香蕉等食物。钙、镁则可以从蔬菜、豆制品和动物肝脏中得到补充。

●宜食含维生素的食物

随汗液排出的物质中还有一些水溶性维生索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维生素的补充方法主要是多吃新鲜水果和绿叶蔬菜,如柑橘、枣、西红柿、猕猴桃、小白菜、辣椒、蒜苗等。

●宜补水平衡

在高温的环境下,水的补充以保持人体平衡为原则,摄入的水过多过少都不好。过多即超过出汗量,超过的那部分水就不是以汗而是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这对人体散热和体温调节并无好处,反而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过少的话,就不能补偿因出汗而失去的水分。

$:page

●宜补盐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如出汗不多,此时汗盐排出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人体能通过增加醛固酮分泌而使尿盐排出量减少,从而使氣化钠的总排出量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水平或稍有增加,这时不需额外补充食盐。如果汗排出量很多且汗盐排出也多时,就需要及时补充食盐了。特别需要补充食盐的时间段主要是刚进入高温环境的头几天,其他时间则可以少补充甚至不补充,另外,盐水的浓度以0.1%的浓度为好。

●宜开胃

要提髙食欲,必须尽可能在就餐前解除髙温刺激。常用的方法有:1.就餐前淋浴,冲取身上的热汗,使人感到凉爽。2.饭厅可以安装空调,如条件有限,可在饭桌旁多放几个电风扇。3.进餐前先喝饮料或汤,能解除因饮水中枢兴奋引起的摄食中枢抑制。此外,肉汤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增进食欲,故应在膳食中增加能促进消化液分泌的调料,如葱姜等,既可增进食欲又可促进消化。

饮食忌

●补水不宜过热过冷

补充水分时,饮料不可过热,过热会增加出汗,也不宜太冷,太冷的饮料对正在受热的机体是一种强烈的不良刺激。一般认为,12~18℃为髙温作业下饮料的最适宜温度。

●饮水忌暴饮

因为体内摄入的水分过多,超过出汗量,这超过部分的水是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这对人体散热和体温调节并无好处,反而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不宜吃西瓜

西瓜除含水多之外,含糖量多也为瓜类之冠。而糖类非但无益于维持人体的渗透压,反而因其具有利尿作用,促进了体内水分的排泄。中暑的发生既与机体受高温作用产热与散热失去平衡有关,也与大量出汗,水分及盐分丧失过多有关。维持人体渗透压,让水分留在体内的是盐。机体缺盐(钠和氯离子)不仅会加重失水,而且还会使体内酸碱不平衡,对神经、肌肉造成危害,甚至引起痉挛、抽搐。

●不宜过多补充食盐

过多的钠对身体不利,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高血压。

●不宜吃火腿

火腿中含有很多的化学成分,会加重高温工作者的负担。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