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丝瓜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12/10
导读:天吊瓜、纯阳瓜、倒阳菜(《滇南本草》),鱼螆(《奇效良方》),洗锅罗瓜(《本草纲目》),水瓜、线瓜《验方新编》。


【异名】

天吊瓜、纯阳瓜、倒阳菜(《滇南本草》),鱼螆(《奇效良方》),洗锅罗瓜(《本草纲目》),水瓜、线瓜《验方新编》。

【基原】

为葫声科丝瓜属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鲜嫩果实。

【性状】

呈短圆柱形或长棒形,长约60mm左右,肉质。无棱或有棱,表面粗糙,有不明显的纵向浅沟或条纺,表皮绿色或墨绿色。成熟后内有坚韧的网状瓜络。

1.《救荒本草》:“形如黄瓜而大,色青,嫩时可食,老则去皮,内有丝缕,可以擦洗油腻器皿。”

2.《本草纲目》:“其瓜大寸许,长一二尺,甚则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老则大如许,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

【采收加工或制法】嫩丝瓜于夏、秋间采摘。

【性味】味甘,性微寒,无毒。

1.《滇南本草》:“味甘,性平。”

2.《本草蒙筌》:“性冷。”

3.《本草纲目》:“甘,平,无毒。”

4.《本草汇言》:“味甘,气寒,性冷,无毒。沉也,降也。”

5.《本经逢原》:“甘寒无毒。

6.《医林纂要》:“甘,咸,寒。”

7.《得配本草》:“甘平,冷。”

8.《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9.《本草撮要》:“味甘冷。”

【归经】入肺、肝、胃、大肠经。

1.《本草汇言》:“陈羽陵曰:味甘入脾,质柔入肾,性滑入大肠。”

2.《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3.《本草求真》:“入经络,兼入肠、胃。”

4.《本草撮要》:“入足厥阴经。”

【功用】

清热化痰,凉血解毒,下乳通便,利尿消肿。适宜于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下血,痔疮出血,血淋崩漏,乳汁不通,痈疽疮疡,疝气水肿者食用。1.《滇南本草》:“治五脏虚冷,补肾补精,或阴虚火动,又能滋阴降火。久服能乌须黑发,延年益寿。”

2.《本草蒙筌》:“解毒,亦治痘疮脚痈。”

3.《医学人门》:“治男妇一切恶搭,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疽疔疮等病。”

4.〈本草纲目》:“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痘疹胎毒。”

5.《本草汇言》:“凉血解热,通利二便。”

6.《本草备要》:“凉血解毒,除风化痰,通经络,行血脉,消浮肿,稀痘疮,治肠风崩漏,疝痔痈疽,滑肠下乳。”

7.《得配本草》:“凉血解毒,化痰消肿,治肠风,疗崩漏,通脏腑脉络,利大小肠闭。”

8.《随息居饮食谱》:“清热,解毒安胎,行乳调营,补阳通络,杀虫理疝,消肿化痰。”

【服食方法】可煮、炒食等。

1.《救荒本草》:“采嫩瓜,切碎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2.《本草蒙筌》:“多取烧灰,敷上即效。瓤堪涤器,枯者为宜。”

3.〈本草纲目》:“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唯可藉靴履,涤釜器。”

4.《随息居饮食谱》:“嫩者为肴,宜荤宜素。老者入药。”

【服食宜忌】脾肾虚寒者慎食。

1.《滇南本草》:“阴素太虚者,多食又能滑精。”

2.《本草汇言》:“脾胃寒弱之人,中年肾阳衰怯,命门无火之证,须禁食之。”

3.《本经逢原》:“丝瓜嫩者寒滑,多食泻人。”

【食疗方】

1.治乳不通丝瓜连子烧存性研末,酒冲服一二钱,盖被取汗,即通。(《验方新编》)

2.治喉痹丝瓜捣汁灌之。(《随息居饮食谱》)

3.治痈疽不敛丝瓜捣汁频沫。(《随息居饮食

谱》)

4.化痰止嗽丝瓜锻存性研末,枣肉丸弹子大。每一丸酒下。(《随息居饮食谱》)

5.治风热牙痛丝瓜一条,以盐擦过,锻存性,研,频擦。兼治腮肿,水调敷。(《随息居饮食谱》)

6.治小儿浮肿丝瓜、灯心葱白等分。煎浓汁服并洗。(《随息居饮食谱》)

【储藏】

嫩丝瓜鲜用,阴凉处保存;老丝瓜晒干,干燥处保存。

【食论】

丝瓜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证的食治。常食之可美容、减肥、抗癌、抗衰老等。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原标题:丝瓜
上一篇:辣椒下一篇:苦瓜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