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季节养生 > 正文

立春时节民俗宜忌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11/3
导读:所谓报春就是立春前一日及立春当日,让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样子,于街市、道路上高声喧叫“春来哩”、“春到哩”,将春天来临的消息报告给邻里乡亲。


【立春日宜报春】

所谓报春就是立春前一日及立春当日,让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样子,于街市、道路上高声喧叫“春来哩”、“春到哩”,将春天来临的消息报告给邻里乡亲。报春民俗的另一层用意在于把舂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直至民国年间,客家地区每年的皇历上都印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立春节日颇为流行的重要民俗。

山西民间过去流行报春唱《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报春的“春官”到来之时,无论士、农、工、商,见到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如遇到摊贩、商店,则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不但不驱赶,反而笑脸相迎。

江南扬州则有剪纸报春的习俗,这一习俗自唐宋时期开始形成。扬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观以为乐。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独具“剪味纸感”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用纸以安徽手抄宣为主,厚薄适中,无色染,质地平整。用来张贴在门楣、窗户上报春的剪纸,一般有“百花齐放图”、“百菊图"、“百蝶恋花图”。

客家报春的男童并不随便取商店、摊铺物品,而是接受商家、官衙、乡邻的红包。报春时,“春官”还往往派送“春牛图”、“春帖”,给乡邻带来更多的吉祥与春福。

先秦时期的周代天子,一般在立春前三日开始由宫廷女巫行祓除之术,净身斋戒,到了立春日,便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京城帝都东方八里之郊举行迎春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周天子之所以于东郊迎春,是因为句芒神居住在东方。逐渐地,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帝都,也不止是东郊了。南宋吴自牧撰《梦粱录》载曰:“立春曰,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明清时期,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瑞金客家立春之“春色”习俗,实际就是汉代迎春仪式的延续或传承。《后汉书·祭祀下》

【立春日宜迎春】

令一童男冒男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三时不迎。”

史籍所载男童身穿青色衣裳、头戴冠巾,事先等候在东郊野外,显然就是人性化的春神“句芒”。由于句芒神总是以男童化身形象出现,因此便也称为“拗春童”。传统的瑞金客家于交春前一天,“各行户雇觅幼童装扮故事”,即各行各业都单独雇请男童装扮成芒神形象,即所谓“故事”。

交春之日,精彩纷呈的“春色”,加上惟妙惟肖的土牛、熙熙攘攘的迎春人群,更有喧天的锣鼓、连绵不绝的爆竹,实在是一番极其动人的拜春神民俗景象。

【立春时节宜祭春牛】

祭春牛又称“游春牛”,是古代农民自我组织的生产习俗活动。最初定于立春节的前一天举行,后来为了适应农事的开展,便改为清明至立夏节气间择日举行。

早在汉代,民间就有祭春牛的习俗,传说用泥土捏成一个象征农事的耕牛,在立春前一天,由一个身材高大的后生扮成“芒神”(或称东方之神、春天之神、草木之神),手执杨柳枝赶着土牛,大家载歌载舞,表示迎春,这种祭春牛的活动遍及全国。

后来,有人用春牛图(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代替祭春牛,根据历象推算当年立春的时间,在春牛图上表示出来,帮助农民了解立春的早晚,不误农时。

$:page

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后来由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传播,历法家绘出了《春牛图》,人们便按照《春牛图》去安排农事,因此,祭春牛之俗就逐渐弱化了。但至今仍有些农村保留着“秧芽福”和“立夏福”的祭舂牛活动。

立舂时节宜送舂牛】

春牛,是古代用土制成的象征农事的土牛。后改用苇或纸扎成。旧时风俗,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地方官行香主礼,由人扮“句芒”鞭土牛,表示催耕迎春。句芒是传说中的人面鸟身的司命之神,“司禄益食而民不饥,司金益富而国家实,司命益年而民不夭”(《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随巢子》。)

送春牛的民俗源于这种古老的迎春仪式,但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绎成送春牛图的形式,即在立春前后,由“春官”(送春牛的人)拿着木刻版印的春牛图逐村逐户唱送。

送春牛,一般由三五人组成一个小队,向各户送春牛图,有吹唢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钹的,在每家门口吹打,送上“恭贺新禧”红贴,主人会给红包。稻草龙一截一截的,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舞,祝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

送春牛体现的是官方色彩,送春牛图则更具有民间性。也有“送春牛”民间化的,比如四川西部客家将传统的送春牛与送子习俗联系起来,使“春牛”逐渐成为多子多福的象征。

【立春时节宜喝春酒】

春酒酿造的历史始于商周时代。《诗经豳(音宾bin)风七月》中就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描绘了华夏先民喜饮春酒、欢庆丰收的古朴民俗。春酒即冬天酿造的酒,立春过后才熟,所以叫作“春酒”。

唐代请春酒叫作“传座酒”,平日难得见面的亲友,都趁此机会互相拜访,以加深感情。中小户人家请春酒,自然是以温馨的家宴为主。至于富室巨贾,应酬往来的对象多,请起春酒未演的剧目,邀请当红的名角来演出,可谓别开生面。

明清时期,立春请喝春酒的习俗几乎遍及整个中国。

时至今日,喝春酒的日子不一定就是立春日,从正月初二开始的整个春节期间,都可以宴请春酒。

目前仍然保留原汁原味吃春酒习俗的地域除了传统的客家地区,还有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及山西、山东等地。川南地区喝春酒又叫“拜转转年”,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轮流着你到我家玩一天,我到你家耍一天,一户不漏,家家户户轮转请喝春酒。

【立春时节宜打春牛】

传说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三皇五帝都很重视农业,到了周朝,务农的事被提到朝议上,一面制历,一面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一次迎春的仪式。农为百业之本,春为一岁之首,这“迎春”的仪式,当然要隆重了。立春的前一天,各地的官吏都要沐浴,穿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焚香叩头之外,还要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句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这土牛被称为“春牛”,“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打春牛”从打土牛开始,若干年后,土牛又换成纸牛,一个纸糊的牛里面装上五谷,当作“春牛”,在迎春会上让“句芒神”举鞭狠打,牛被打倒,纸被打烂,里面的五谷流出来,就象征着打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

立春时节在迎春仪式上“打春牛”,又叫“鞭春”。打春牛的汉族旧俗,流行于中国许多地区。“舂牛”是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长8尺,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人们到先家坛奉祀,然后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赶回县府,在大堂设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牵“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丰年。

周代的“鞭春牛”鞭打的是实实在在的牛,以象征性的鞭打牛身,表示送走冬天的寒冷,迎来春天的温暖和万物复苏。随着汉代大力推广铁器农具和牛耕,再加上士农工商阶级意识的曰益显化,从事农业耕种的人口急剧上升。

见证了汉族先民的卓越智慧。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时辰养生Time

  • 23:00-1:00

    此时胆经最旺,宜睡眠,忌熬夜及吃宵夜!

  • 1:00-3:00

    此时肝经最旺,宜熟睡养肝,忌喝酒!

  • 3:00-5:00

    此时肺经最旺,宜进入深度睡眠,建议晚起床。

  • 5:00-7:00

    此时大肠经最旺,宜排便,忌夫妻生活!

  • 7:00-9:00

    此时胃经最旺,宜吃早餐,忌空腹!

  • 9:00-11:00

    此时脾经最旺,宜多喝水,忌辛辣!

  • 11:00-13:00

    此时心经最旺,宜午睡养心,忌剧烈运动!

  • 13:00~15:00

    此时小肠经最旺,宜调理小肠经,忌午餐过晚!

  • 15:00-17:00

    此时膀胱经最旺,宜补充水分,忌憋尿!

  • 17:00-19:00

    此时肾经最旺,宜休息,忌过劳!

  • 19:00-21:00

    此时心包经最旺,宜散步,忌剧烈运动!

  • 21:00-23:00

    此时三焦经最旺,宜入睡,过夫妻生活,忌生气发怒!

推荐阅读Red

 
健康养生大数据